終章
會試的的彌封、謄錄、校對、閱卷、填榜等流程與鄉試一樣。放榜卻足足等了二十一天,直把人等的心急如焚。
蘇必先:會元。
趙璋:第三名。
李萬里:第二十二名。
第二十二名對李萬里已經是很好的成績。畢竟全夏國的學子都集中於此,貢生不過百人。
殿試不黜落參試人員,貢生與進士無異。在鄉試中取得名頭之人,如無意外皆會授官。
此時的學子間的酒宴更盛。有落榜餞別宴、恭賀宴等名目讓人眼花繚亂。大多是尋個由頭結交或者拉攏新進士。只要不是鼠目寸光之輩皆龜縮起來等候殿試。
三月十五為殿試日。
殿試雖不淘汰,但殿試的名次對學子將來入仕和升遷非常重要。見過繁華的京城,沒有學子不想留下來。尤其是要面聖,考生還是非常緊張。
偏李萬里是個異類。他倒是輕鬆下來,反而對當朝統治者非常感興趣。李萬里對自己的規劃只到考中進士。他背後沒有靠山,多半會被打發到某地當縣令。
天高皇帝遠,造福一方百姓總比在京城逢人就跪來得好。京城達官貴人太多,街上踩一腳都能踩到一位世家子弟。
哪有當父母官自在。是以,李萬里心裡自覺已經走完科舉,只等授官,心裡自是輕鬆不已。
比起自己,李萬里更關心蘇必先。蘇必先已連中兩元,殿試若是再拔得頭籌,那可是三元及第。李萬里對三元及第沒有太多實感。但我有一個狀元朋友,說出去都覺得有面。
殿試只考策問,應試者自黎明入,經過一番繁複的禮節才拿到策題。策論是李萬里的長項,京城旺他。
策論題目:民之於官何位。李萬里靜下心來思考,良久在紙上落下:民之於官,治國。
他專心思考完全沉浸進去,直到一口氣寫完方覺驚醒。隨後繃緊肌肉,又強制自己放鬆下來,佯裝不知他人所在。
自末世以來,李萬里再難有如此一心一意的狀態。不管什麼時候,都要留一隻耳朵放哨。
自李萬里察覺,那人只是停留片刻。伴着龍涎香的浮動,一角黃袍離開李萬里的視野。隨後站到前排蘇必先的位置上。黃袍依次在前三位置停留許久才走回上位。
李萬里忍不住擡頭偷看一眼。這體力,看着不像沒幾年好活動的。小說里老皇帝的確沒幾年活頭,難不成是人為?
李萬里只看到背後漏出的花白頭髮便低下頭來不敢再看。餘光掃過,殿上站着的蘇二叔覺得有些驚訝。有子侄在場,老皇帝竟沒讓蘇二叔避嫌,可見天子近臣不是空話。
...
Copyright 2025 www.twshumi.com 書迷小說網